大家都到了,就朱高烨和于谦在路上,还没来。
小鼻涕跑过来,看了看皇帝。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朱棣问。
“回皇上,他们正在路上。”小鼻涕回答。
一听这话,朱棣还挺高兴,咧嘴笑了。
这时,奉天殿外烟火齐放,砰砰作响,鞭炮也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
朱棣手里端着酒杯,慢慢品尝着。
他看看在场的考官们,嘴角带笑。
“你们都是大功臣,要是没有你们,这些考生就出不来了。”朱棣笑着说,目光扫过每个人,就是没看到朱高烨。
朱棣立刻不高兴了,眼神闪动。
“他是不是在路上磨蹭呢?怎么还没到?”朱棣又问。
大家一听,互相看了看,一脸疑惑。
这时,一个锦衣卫悄悄过来,低声说:“还没到,不过皇上您别担心,应该快到了。”
朱棣听完,点了点头。
殿外还有音乐在响。
没多久,朱高烨就到了。
这时候,老二还在棺材里躺着,老三在外面盯着,不能出一点差错。老大也在旁边等着,大家都在等太子爷。
现在的太子正是朱高烨。
朱高烨一到,看了眼皇帝。
“你这小子,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朱棣语气不太好。
我这不是来了嘛,也没迟到。朱高烨笑了笑。
朱棣听了摇摇头,对这个儿子真是拿他没办法。
太子很快就坐下了。
朱棣穿着红龙袍站在那里,看着考官和考生们,心中感慨万千。
朱棣手里还拿着杯酒。
他说:“这次科举真热闹,你们监考官辛苦了!”
“朕代表天下考生敬你们一杯!”
这话一出口,考官们都激动得不行,特别是杨士奇,整个人兴奋得很。
他们忙说:“恭祝皇上,为天下选拔人才!”
朱棣心情挺好,这次事情终于圆满结束了。
于是他把酒喝了。
大家一看皇帝喝了,也不敢怠慢,赶紧跟着喝。
皇帝喝完,小鼻涕机灵,赶紧把酒杯拿下去了。
“哟,今儿应天府外头,估计热闹得不得了,这回科举可把全城搅得沸沸扬扬。”朱高烨笑着说道,“对,就像鱼儿龙儿夜里跳舞,火花银花点亮整片天空,外面的动静准比这里大得多!”
朱棣忍不住笑了下,这小子说话越来越讲究了。
朱棣心里头复杂得很,扫了眼周围的文武大臣。
他低声说道:“我也常琢磨,要是运河通了,天下赶考的人肯定多得数不过来,大明也必定更兴旺!”
朱棣感叹不已。
大臣们有人偷偷笑起来,皇上说得有道理,现在运河还没通呢。
要是运河真通了,四方的才子都会跑来参加考试。
到时候,大明人口会增加,地也能开垦,但还得重视人才培养。
在朱棣看来,地是他打下来的,人才也要培养,这样才能让大明更强。
朱棣忽然想起什么,又道:“还记得唐太宗第一次搞科举,高兴得跑到考场外头,看着考生一个个进场,可得意啦。”
“他还夸口说,天下的英雄都归他收罗了!”
“我现在的感觉,就跟那时候一模一样!”
“哈哈哈!”
朱棣一边说一边感慨。
“这次的考题,比起洪武年间的强多了!”
“这是大家的心愿,我希望这一届能有个状元,最好是能写书的大才子,我心里是真盼着!”
朱棣微微一笑。
他目光落在朱高烨身上。
“太子,这全靠你,得抓紧机会好好干!”
朱高烨笑了笑,上前微弯腰行礼。
“为朝廷办科举,这是我作为太子的责任,以后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这都是皇上的恩典,我哪有什么功劳!”
他表现得很谦虚。
周围的人都互相看看,没人说话。
朱棣看了他一眼,心想这里子一本正经的模样还挺新鲜。
朱棣深吸口气。
既然儿子想玩,他就陪着玩玩。
可谁想到,朱高烨接下来的话让所有人都变了脸色。
“这次,我杀了百十号人,不杀他们,科举就没法办!”
所有人都眼皮跳了下。
这位太子胆子可真不小。
他说这话的时候,所有人都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