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四相簪花(2 / 2)

她看着簪花的陈子钰,唇红齿白,眼若星辰,让她不禁想起了一个典故。

她对陈子钰说:“可以把你的芍药花给我看看吗?”

陈子钰就将鬓边的芍药花取了下来,递给了赵悠悠。

赵悠悠仔细看那花,就见花瓣上下呈紫红色,如同紫袍,一圈金黄色的花蕊围在中间,犹如紫袍围着一条金腰带。

真有那么巧吗?赵悠悠笑了起来。

陈子钰问她为何笑?

赵悠悠说:“你知道这芍药花叫什么名吗?”

陈子钰摇摇头,说他不知,说那知府也不知这花叫什么名。这花,是那知府的门生早年送与他的,只说是极为罕有的品种。

赵悠悠笑着道:“这花呀!名叫金腰带,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民间相传此花一开,城中就会出现定国安邦的相才,相传有机会能够簪到金腰带的人,都能当上宰相。”

陈子钰哈哈大笑了起来道:“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已,哪里还会真有这样的事情?这就只是一朵开的奇特一些的芍药花而已,哪里有那么神奇?

“才不是传说,这是真的,你们今天有几个人簪了这“金腰带”呀?不会是四个人吧?”赵悠悠问。

陈子钰不可置信的道:“悠悠,你怎知我们今日有四人簪了这花?”

赵悠悠就笑着,将《四相簪花图》的有趣典故,说与了陈子钰听。

“我们这个世界的北宋年间,就是大概九百多年前,宋朝有名的大臣韩琦在扬州当行政长官,一日,扬州衙署后园的芍药居然开出了四朵“金腰带”。”

“韩琦很惊讶,心里想:莫非这扬州城内住着四位未来的宰相?他决定趁着花期,邀请三位贵宾,与他共赏这难得一见的四朵“金腰带”。

“当时扬州有两位少年才俊,一位叫王珪,一位叫王安石,都是韩琦的幕僚,韩琦很赏识他俩,希望日后他们都能拜相,便在后园摆了宴席,邀请他俩来吃酒、赏花。”

但奇花有四朵,而两位客人加上他自己,只有三人,三缺一,未免美中不足。恰好这个时候,有门客来报,说是大理寺法官陈升之来访。韩琦一听,心里大喜觉得此乃天意也,让人快快有请。”

“等陈升之入席后,韩琦又唤来下人,将这四朵芍药剪下来,给三位客人簪上,而最后一朵“金腰带”留给了韩琦自己。你猜猜,之后的故事怎么发展?”

陈子钰大吃一惊道:“难道后来他们都当了宰相了?

赵悠悠道:“那是当然的,十余年后,设簪花宴的韩琦果然拜相;二十余年后,陈升之与王安石拜相;三十年后,王珪也拜相。真的应验了戴“金腰带”者,可以当宰相的传说。”

后来韩琦设簪花宴的故事被许多人传诵,还有好几位画家将这个故事画下来,题为《四相簪花图》,这就是《四相簪花图》的典故。

陈子钰听后半晌默不作声,因为赵悠悠故事里所讲的情形,与他今日所遇见之情形非常的相似。

今日另外三个簪“金腰带”的人,一个是知府本人,而另外两个,都是知府大人的友人,也是两位饱学之士。

难道这是巧合?

巧合就巧合吧,一切皆会由时间去证明,庸人才会自扰之。

但陈子钰还是很高兴,若有朝一日,他能登高位,必将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才是,这也是他当年读书,想要考取功名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