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他合作伙伴抽资的事,知道了他贷款超限的事。也商讨过各种发展的办法……
但终究两个人还是都有些自以为是了,以为只要勤恳踏实,就会在这个行当闯出一片天地。结果却全是失败了,不管是老赵的后院起火,还是齐玉的举债维艰。
事实上,老赵自家的场子停运前,就和齐玉探讨过及时止损的问题。当时,齐玉说:“我和你的情况不一样。”还说过让老赵多找政府要补贴的话。老赵没有多想,不一样是肯定的,数百万和数千万肯定不在一个分量级。补贴更没想过,那是写在表面的花样文章。老赵之所以不想,是曾经想过,遵照要求编写了本子,成本花了八万,年底却只有五万的补偿。
……
这个时候的老赵才突然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齐玉让自己通过任老师找蔡行长另有隐情,不只是自己先入为主的认为齐玉想假借女人之手办事。
可不管是那种情况,老赵还是觉得齐玉还是及时止损的好,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
或许,一开始,他,齐玉都错了。错了,就要承受错的惩罚。
想明白了这些,老赵的心情有了好转,就给齐玉发了短信:
兄弟好:
刚有它事心情不悦,故态度欠佳,望谅。
所托之事,是尽力而为了的,但人轻言微且转手太多,均是无效之举,实在是无能为力。
任老师真的不熟,也不知她和蔡行的关系,难以张口,说了白说的话还是不说为好。
还想多说几句:
还是痛下决心止损的好,既然资不抵债,为何还要执着。
你在当地深耕已久,各方关系皆通,既然各种手段都不能解决问题,想来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方法、对策或是理念、手段。
有时候,执着是一种病。
你比我小十几岁,还有重振雄风的时机。
抱歉,没有帮到你。
挂了电话的齐玉,却翻看着手机,思量着要不要发给蔡行长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