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导演从1997开始 > 第129章 果然是大动作

第129章 果然是大动作(1 / 2)

现在上头对于宣传口这一方面一直很头疼,尤其是在这个申奥的关键时间。

希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在国际上打开局面的大导演。

张一谋和凯子哥就是之前上头着重照顾的目标,但是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张一谋画面表现很好,色彩运用非常惊艳,但是短板也很明显,不会写剧本。

而当代名著里,伤痕文学和寻根文学大行其道,显然不符合江学长对外宣的期待,这玩意也没法展现现代化啊。

凯子哥现在越来越放飞自我,这次《荆轲刺秦王》吃了一瘪,暂时很难有人愿意陪他再玩一次大制作了。

冯晓刚就差点意思,比较low,喜剧片的地域限制很大,在南方都吃不开,更别说到国外了。

上头对他的期待现在就是能年产一部喜剧片保个底,让票房别那么难看就行了。

周洛的横空出世让上面看到了新的目标,无论是票房还是荣誉都是可圈可点,加上人还年轻,树典型的不二人选。

从侯克鸣那拿到了一个电话,周洛拨了过去,两人约在了一家茶楼见面。

下午,周洛循着地址找了过去,对方已经等在了二楼雅间。

来人四十来岁上下,面相和善,这个人周洛认识,前世和张培民厂长搭班的副手,就叫他吴主任。

至于为什么张厂长会摇身一变成为副局长,这就要说到国营厂的特殊情况了。

国营电影厂的主管厂长,在90年代后一般都是上一级的宣传部门委任的。

简单的说也就是外行的行政官僚领导,在这之前并非如此,这其中和西影有很大关系。

虽然这个空降外行领导和其他行业看上去有点没什么区别,但是实际上却大不相同。

制造业或者说实业,生产都是各种专家和专业人士负责,厂长就算是外行也没什么大问题,通过机制趋利选择就行了。

电影行业是一个创意行业,胶片时代的电影都是投资巨大,摄影机一开每秒烧的都是钱。

不像实业,就算你生产出了一堆东西卖不出去,积压在哪里,还有个实物在,能想办法减少亏损。

电影行业在巨大的投资过后只留下几卷胶片,在之前随便拍都能盈利的时代自然不是问题,而到了现在市场化阶段,这就行不通了。

说回刚才的话题,90年代前的电影厂厂长一般都是内行人,起码都是在电影行业工作过多年的。

西影厂之前的老厂长吴天明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魄力和眼光奠定了西影厂八十年代的辉煌。

但是吴天明在八十年代末期的某一年,出国访问时发生了一件事情,他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

这就让宣传部门大为不满,不仅他本人被迫滞留美国不能回来,其后的电影厂厂长也都变成了宣传部委任。

西影厂的张培民已经算是空降厂长里面做的相当不错的了,他思想比较新潮,也愿意培养新人。

也是率先尝试了改制,西影厂的改制虽说没有北影厂这个亲儿子那么优越的条件,起码本身的架子还是留了下来。

到现在还保留了制片的能力,也有自己的洗映车间,后世的一些老电影要修复,只能到西安来,算是保留了一丝元气。

所以张培民才能顺利的升任光电副局长,变成面前吴主任的上司。

吴主任态度很和蔼,见面主动伸手和周洛打招呼:

“周导你好啊,你从国外赶回来没怎么休息又东奔西跑,冒昧打扰你了。”

“我这年轻人,体力好,完全没问题,多谢吴主任关心了。”

两人对面坐下,吴主任主动给周洛倒了杯茶,一边倒水一边说起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