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吕鹏(1 / 2)

第391章吕鹏

“吴国那边,好像有些年没来朝贡了。”

太子刘据在东宫处理文书之时,忽然想起这件事情,转头对自己的臣属说道。

前些日子,

在臣子乃至于惠安大师的相继劝说下,

皇帝总算松软了态度,减少了对太子的打压。

虽然还没有恢复当年把长子捧在手心里宠爱的劲儿,但恢复了太子参政议政的权力。

这让刘据在心里狠狠松了口气。

做太子,

特别是做一代雄主的继承者,

是很有压力的。

才能卓著,

会让君主产生忌惮。

性格软弱,

则会让君主感到不满。

刘据很多时候,就在这二者之间徘徊拉扯,承受着不敢上前,也不敢后退的痛苦。

当江充等人得到宠幸的时候,

刘据对自己的未来,更是感觉灰暗。

他自认作为太子的这些年里,没有犯过太大的错误;

认为自己的才能,也足以承担大汉的未来。

但很多时候,

皇帝不要他“觉得”,只任性的做出自己的判断。

刘据在私底下跟母亲哭诉自己的苦恼,

然后他的母亲,

那位出身卑微,在宫中微小谨慎到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大汉皇后,在痛苦的儿子面前,提出了一个令人惊恐的建议:

若这样的情况一路恶化下去,刘据可以以太子的身份,倚仗皇后的权柄,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根源。

好在,

一切得到了好转。

母子二人默契的将那天的对话揭过,只当大汉皇后仍旧是那位温婉贤淑,长年兢兢业业替皇帝打理后宫,从不抱怨其不断纳入新宠的宽怀国母。

而皇帝本人,对这件事也一无所知。

他继续巡视着自己治下的土地,抓紧机会,感受着那所剩不多的生命,并将一些无所谓的东西,交给太子管理。

是故,

吴国似乎断绝朝贡的事,落入了被一心努力工作,免得父亲再借题发癫的刘据眼中。

臣属想了想后说道,“可能是海上风浪太大,让吴国不便往来吧。”

“之前似乎很顺畅。”

“海上的风浪如何能说得准呢”

“可朝廷派出去的水师,却不是这样。”

在吕宋金矿的诱惑下,

汉朝对海域的探索力度得到了强化,如今已经在南海的一些岛屿上,建立起来了据点。

汉人在那里留下了许多文字和踪迹,以证明这里是诸夏“自古以来”的土地。

而那些据点的管理者,则会在每年顺风顺水的时候,派人乘坐船只,北上向皇帝禀报自己开拓的收获,并请求朝廷可以向其所在之地,迁移更多百姓,巩固汉人在海外的根本。

有了这样的对比,

吕宋吴国到底是因为不想还是不能来使朝贡,便显而易见了。

臣子见状,便只能说,“朝廷应该派遣使者过去,训斥吴国的不敬!”

刘据点了点头,又提起了齐国那边,“吴国叛臣之后,还是比不上齐国的恭敬知礼。”

齐国与汉朝的往来,在这些年里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每年都有遣汉使来到中原,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并与之通商。

汉朝对此很是满意。

唯一让人嘀咕的,就是齐国的“征夷大将军”吕鹏,似乎有篡权夺位之嫌。

但这跟汉朝又有什么关系呢

远隔东海,

汉朝即便想干预,也没办法把手伸过去。

更何况对比起已然因病去世的前任齐王,吕鹏对汉朝的态度要更加恭顺,所做的事情中,没有让汉朝生气的。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