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锋芒:创业起点与创立背景
2007年,在化工行业发展的浪潮中,常州瑞华化工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华技术”,股票代码)应运而生,创始人徐志刚是一位化学工艺专业博士研究生,他此前在华东理工大学任教10余年,积累了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又在化工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积攒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怀着对化工技术创新的热忱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洞察,徐志刚毅然投身创业,决心在石油化工技术服务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彼时,国内石油化工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先进技术和高效解决方案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市场上的技术服务提供商鱼龙混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徐志刚看到了其中的机遇与挑战,决定创立瑞华技术,旨在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基于化工工艺包技术的成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填补市场空白,助力国内石油化工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技术突破:成长路上的关键节点
(一)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
成立后的瑞华技术并没有满足于仅仅提供基础的技术服务,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技术创新与突破。在化工领域,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瑞华技术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成立后不久,便组建了一支由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研发团队,专注于石油化工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实践探索,瑞华技术成功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自主研发出乙苯/苯乙烯成套技术、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成套技术、正丁烷制顺酐成套技术、聚苯乙烯成套技术等工艺技术,并成功实现了工业化应用。这些技术在低能耗、低物耗及装置运行稳定性方面都位居国内领先地位。
其中,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PO/SM)成套技术的研发成功,更是打破了国外化工巨头对该技术的长期垄断。在过去,环氧丙烷生产技术一直被利安德巴赛尔、荷兰壳牌、雷普索尔、美国亨斯曼公司等国外企业所掌控,国内企业只能依赖进口技术,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在技术升级和改造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瑞华技术自创立之初便将间接氧化法制备环氧丙烷的工艺技术纳入研发范围,经过多年的艰苦研发,终于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O/SM技术,并于2016年实现了首套转让。截至2023年末,该技术已转让6套,服务于中信国安、浙石化、广西石化、东明石化等大型企业,2023年,国内应用公司PO/SM工艺技术的在建、已建装置产能占该技术路线装置总产能的34.2%,实现了该技术的国产替代,为国内环氧丙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业务拓展与市场认可
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瑞华技术在国内石油化工市场迅速崭露头角,赢得了众多大型国有及民营石油化工企业的信赖与认可。公司技术及产品成功服务于中石油、中信国安、浙石化、振华石化、福建海泉、福州万景、洛阳炼化、安徽嘉玺、东明石化和盛腾科技等众多行业内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在采用瑞华技术的工艺包和技术服务后,生产效率得到了显着提升,成本大幅降低,产品质量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瑞华技术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目光投向了全球石油化工产业的大舞台。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知名企业展开合作与交流。截至2023年9月5日,公司已在欧洲和中东地区布局多个苯乙烯类项目,累计在手订单4666.2万元,客户后续亦将大概率采购公司专利专有设备和催化剂,预计合同总额约3亿元。在2024年,瑞华技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行业会议,与多家国际公司合作,在俄罗斯、伊朗有项目落地,在沙特、阿曼、土耳其和印度等地也开展了技术交流、商务询价,并计划在中东和北美设立合作点或办事处。通过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瑞华技术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资本助力:上市开启新征程
(一)成功上市北交所
2024年9月25日,这是一个注定被瑞华技术铭记的日子,公司成功在北交所上市,股票代码,正式开启了资本市场的新篇章。当日,北交所现场气氛热烈,常州市市委书记陈金虎与常州瑞华技术董事长徐志刚等共同为企业敲钟开市,这一时刻标志着瑞华技术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上市首日,瑞华技术的表现十分亮眼,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开盘价即较发行价上涨26.32%,随后股价一路攀升,盘中最高涨幅达到54.32%,成为市场焦点。截至当日收盘,瑞华技术报收24.19元,较发行价19元上涨27.32%,全天成交额3.77亿元,换手率更是高达88.50%,总市值达到18.38亿元。这样出色的表现,不仅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也彰显了投资者对瑞华技术的高度认可和对其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认为,瑞华技术上市首日表现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企业上市前老流通股的主动限售,这一举措向市场传递了公司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任;二是受前一只新股中草香料上市首日最高500%涨幅的刺激,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关注新股;三是恰逢资本市场出大利好,沪深北三市均大幅反弹,为瑞华技术的上市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上市后的战略布局
成功上市不仅为瑞华技术带来了资本的注入,更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此次瑞华技术公开发行股票16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3.04亿元,这笔资金将被精准投入到公司的核心业务发展中,主要用于全资子公司山东瑞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2万吨/年催化剂项目和10万吨/年可降解塑料项目的建设。
在催化剂项目方面,瑞华技术此前一直面临着没有催化剂工厂、催化剂只能委外加工或直接外采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业务的拓展和成本的控制。而此次募投项目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项目所涉催化剂均已成功研制,技术成熟且贴合公司自身技术特点。项目投产后,将大幅提高公司催化剂的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公司催化剂的市场占有率,进而为公司工艺包、设备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三种业务的协同发展,相辅相成。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估算,该项目投产后首年可达30%产能利用率,税后利润2.8亿元,将为公司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
可降解塑料项目则是瑞华技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布局高附加值环保新材料市场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限塑、禁塑令的陆续颁布,可降解塑料作为传统塑料的理想替代品,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瑞华技术凭借自身在化工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成功掌握了可降解塑料成套技术,并通过此次募投项目将该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向下游终端产品延伸。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万吨PBS、年产2.5万吨PBAT和年产2.5万吨PBT树脂的能力,预计年平均税后利润2.1亿元。这不仅将丰富公司的产品矩阵,为公司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有助于公司在环保新材料领域抢占先机,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未来业绩增长,瑞华技术充满信心。公司预测2024年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6.2亿元和1.17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7.26%和2.91%;预测2025年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7.09亿元和1.24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30%和5.65%。东吴证券北交所首席分析师朱洁羽团队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1.26亿元和2.02亿元,对应发行价的PE(市盈率)估值为9.68倍、9.03倍和5.64倍。西南证券分析师刘言指出,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石油化工技术提供商,自主研发的多套工艺技术均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且在下游领域产能占比居前,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募投项目补齐催化剂生产短板、向下游可降解塑料终端产品延伸,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