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锋芒:军工领域的崛起
2003年,通易航天在江苏省启东市正式成立,如同在军工领域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彼时的中国军工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与变革的阶段,对各类先进装备及零部件的需求日益增长,通易航天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毅然投身于军用特种航空制品的研发与生产领域,专注于航空供氧面罩等核心产品的攻坚。
航空供氧面罩,这一看似普通的装备,却是飞行员在高空执行任务时的“生命保障线”。在万米高空,外界气压极低,战斗机又需保持高机动性,飞行员的呼吸面临巨大挑战,此时,性能优良的供氧面罩至关重要,它不仅要具备优良的供氧呼吸、防护救生、加压供氧及通讯性能,还要兼顾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性。
通易航天自成立之初,便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航空供氧面罩的研发中。公司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凭借着对军工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日夜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材料选择上,团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筛选,寻找既满足高强度、耐磨损、耐高温等严苛要求,又能保证轻量化的材料;在设计环节,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反复优化面罩的贴合度和舒适度,以确保飞行员在长时间佩戴过程中不会感到不适。
凭借着卓越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通易航天的航空供氧面罩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了军方及众多飞机制造厂、飞机修理厂、军队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客户的高度认可。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通易航天在军用航空供氧面罩领域的地位日益稳固,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被誉为“军用氧气面罩隐形冠军”。到2020年,航空供氧面罩占总营收的比例飙升至88.38%,毛利率更是高达80%,成为公司当之无愧的核心产品。
关键突破:技术革新与产品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航空领域对装备的要求日益严苛。通易航天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公司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征程。
在航空供氧面罩方面,通易航天紧跟航空技术发展趋势,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对产品进行深度优化。传统的供氧面罩虽能满足基本需求,但在个性化适配方面存在一定局限。通易航天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痛点,通过引入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和数字化设计手段,实现了航空供氧面罩的个性化定制。公司技术人员会为每位飞行员采集头面部三维数据,然后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精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量身定制供氧面罩,确保面罩与飞行员面部完美贴合,极大地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和使用效果,为飞行员在复杂的飞行环境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在不断深耕航空供氧面罩业务的同时,通易航天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将目光投向了聚氨酯等新材料制品的研发与生产。聚氨酯弹性体(TPU)是一类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等优良特质的高分子材料,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过去,国内军用聚氨酯保护膜主要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供应稳定性存在风险。通易航天凭借着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勇于突破的精神,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全力攻克聚氨酯保护膜的核心技术难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团队终于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用聚氨酯保护膜,并在某型军用直升机桨叶上完成了相关鉴定试验,于2020年获得小批量订单,打破了国外产品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通易航天并未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深挖聚氨酯材料的应用潜力,将其拓展到民用领域。公司针对汽车漆面保护特性,开发出了具有额外紫外线阻隔、自修复等特点的汽车漆面保护膜产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隐形车衣”。这种产品能够有效保护汽车漆面,使其免受日常刮擦、酸雨侵蚀、紫外线损伤等,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同时,通易航天还在积极探索聚氨酯保护膜在风电叶片、电子设备等其他民用领域的应用,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拓宽业务版图。聚氨酯保护膜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为通易航天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也使其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化,有效降低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程度,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资本市场征途:北交所上市之路
在技术创新与业务拓展的同时,通易航天也在积极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以实现更快速的发展。2017年,通易航天成功在新三板挂牌,迈出了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新三板的挂牌为通易航天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资本运作平台,公司得以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通易航天的目光投向了更高的资本市场舞台。2021年8月16日,通易航天成功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精选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通易航天能够成功挂牌,充分证明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和发展潜力。挂牌首日,通易航天股价表现亮眼,一度大涨55%,当日报收于12.54元/股,较发行价8.5元/股上涨47.53%。此后,公司股价持续上涨,截至9月9日,股价涨幅达101.18%,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