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激光时代的初绽锋芒
激光,这一20世纪的重大发明,自1960年第一束激光诞生以来,便开启了科技变革的新篇章。它的出现,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迅速在众多领域崭露头角,从工业制造到医疗美容,从通信技术到科研探索,激光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在激光技术蓬勃发展的浪潮中,1994年,莱赛激光在江苏常州应运而生。彼时,中国的激光测量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的产品大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技术受限。莱赛激光的创始人陆建红,一位毕业于东南大学激光专业的技术人才,凭借着对激光技术的热爱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毅然投身于激光测量仪器的研发与生产,决心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为中国的激光测量行业开辟一片新天地。
创业初期,莱赛激光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研发的难题、资金的短缺、市场的不信任,每一个问题都如同巨大的山峰,横亘在前行的道路上。但陆建红和他的团队并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不断地尝试和改进。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终于成功研发出了第一款激光标线仪,这款产品以其精准的测量精度和稳定的性能,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为莱赛激光赢得了第一桶金,也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技术深耕与市场拓展
在成功推出首款激光标线仪后,莱赛激光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开启了一段技术深耕与市场拓展的辉煌征程。
技术突破,专利见证成长
技术研发是莱赛激光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多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汇聚了一批来自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他们深入研究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技术,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莱赛激光自主研发的新型正反向安平智能传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这项技术如同为激光测量仪器赋予了“智慧的眼睛”,使其能够更加精准地感知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搭载该技术的激光标线仪,施工人员可以轻松地确定墙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高标准。
创新研发的三个激光轴线同步正交的自动控制方法,实现了最小激光垂直面离墙距离仅为4,这一成果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该方法解决了传统激光测量仪器在近距离测量时的盲区问题,为室内装修、狭小空间施工等场景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测量解决方案。
独创的激光基准面绕机身外交点旋转技术、垂线窗框可旋转结构,实现了激光标线仪的多功能场景应用与无盲区测量。这些创新技术使得莱赛激光的产品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在管道矿道施工中,激光标线仪可以通过旋转结构,快速调整激光的发射角度,为管道铺设提供准确的导向。
截至2023年6月末,莱赛激光已拥有8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外观设计专利25项。这些专利不仅是公司技术实力的象征,更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每一项专利的背后,都蕴含着莱赛激光研发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创新智慧。
标准制定,行业话语权在握
随着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莱赛激光在行业内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公司实际控制人陆建红、张敏俐和公司员工金中义主要负责起草了国内激光扫平仪(JB/T-2013)和激光标线仪(JB/T-2013)两项行业标准。这一举措标志着莱赛激光从行业的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拥有了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莱赛激光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新成果融入标准中,能够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莱赛激光以其专业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市场布局,国内外开花结果
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的双重推动下,莱赛激光积极拓展市场,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全面开花。
在国内市场,莱赛激光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迅速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将产品覆盖到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大部分市级地区。与众多建筑企业、装修公司、工程承包商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激光测量解决方案。在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如港珠澳大桥建设、机场、城市轻轨地铁建设等,都能看到莱赛激光产品的身影。这些项目对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莱赛激光的产品凭借其卓越的性能,成功助力项目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在国际市场,莱赛激光同样表现出色。公司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包括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莱赛激光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使其符合国际标准和当地法规。同时,公司积极参加国际知名的行业展会和技术交流会,展示公司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加强与国际客户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多年的努力,莱赛激光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产品以其高性价比和稳定的性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上市:发展新起点
登陆北交所,开启新篇章
2023年12月28日,对于莱赛激光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莱赛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股票简称“莱赛激光”,股票代码“”。这一时刻,标志着莱赛激光正式踏入资本市场的大门,开启了公司发展的全新篇章。
上市仪式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和莱赛激光董事长陆建红等共同敲响上市宝钟,清脆的钟声回荡在交易大厅,宣告着莱赛激光的华丽转身。公司的管理层、员工代表、合作伙伴以及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眼中充满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期待。
成功登陆北交所,为莱赛激光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从资金层面来看,此次公开发行新股1,916.67万股,募集资金约1.4亿元。这笔雄厚的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公司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在研发方面,公司可以开展更多前沿技术的研究,探索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公司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在生产设备更新上,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品牌影响力方面,上市使得莱赛激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作为北交所激光测量传感第一股,公司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行业的目光。这不仅有助于公司在国内市场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还为公司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国际市场上,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能够让更多的国际客户了解和认可莱赛激光的产品和技术,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公司在全球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领域的竞争力。
募投项目,助力长远发展
莱赛激光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入激光应用智能工厂数字化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这些募投项目紧密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激光应用智能工厂数字化升级项目是公司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举措。该项目拟通过信息化升级改造和新增智能化设备,建设智能工厂。在信息化升级方面,公司将引入先进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等,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管理。通过这些系统,公司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进度、质量状况、设备运行等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新增智能化设备上,公司将购置高精度的激光加工设备、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智能检测设备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些设备的引入,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新增48万套激光标线仪系列产品、9万套激光扫平仪系列产品及9万套激光探测器的生产能力,有效扩大公司的产能,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该项目将根据行业发展方向、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公司自身发展规划,进行课题研究和产品开发。在课题研究方面,公司将聚焦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领域的前沿技术,如激光雷达技术、高精度定位算法、智能传感技术等,开展深入研究,为公司的产品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在产品开发上,公司将针对市场需求,开发更多高性能、高精度、智能化的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产品,如适用于建筑机器人的激光定位系统、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等。同时,研发中心还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提升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公司开辟激光照明和激光雷达等新赛道,助力公司进行产品技术升级,提升行业地位。